1、认识自己与填报志愿有什么关系?
“认识你自己”,镌刻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上的这句箴言具有无比深邃、极为丰富的内涵,表达了一种人生哲理、人生智慧和人生境界。它告诉我们,在人生旅途中,特别是面临抉择的关口,既要善于知“人”(这里泛指除自己外一切相关的人、事、物),更要善于知己;只有正确认识你自己,才可能调整好适合自身发展的人生走向,获得一份人生适中并达到新的人生境界。否则,明于知人而暗于知己,则可能误入人生迷途,甚至有丧失自我的危险。
无疑,高考的填报志愿就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抉择。我们不能说这次抉择就能决定一生的走向和今后事业成就的大小,却应该说它是决定人生走向和事业成就大小的重大抉择中的一种。在面临高考抉择的关口,正确认识自己具有特别的意义。
首先,它能使你知道自己更适于学会么,更适合于干什么,在哪些方面发展更易于取得成功。每个人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人与人之间,潜力大小方面的差别是不重要的(实际上,每个人的潜力都没有全部展露出来,在现代教育条件下也不可能全部展露出来。像已经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其智力潜能也仅仅发挥出1/10左右),重要的是潜力因素的组合、结构、开发途径及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方面的差异:有的人特别适合这一方面的发展,另一些人则在另外一些方面更易于取得成功;有的人适合于这种培养和开发方式,另一些人则在另外一些培养和开发方式下更易于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不能发展的学生,只有不适于学生发展的培养方式;当前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用同一种教育模式来培养成长途径各异的众多学生,并把教育的失误说成是学习的失败)。认识自己就是要着力发展自己的潜力、潜力的结构和倾向,更明白一点说,就是发现自己更适合于学什么、干什么,向哪些方面发展更易于取得成功。显然,这种发现较之研究哪些院校、专业更“热”,哪些职业更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对于高考抉择乃至今后的发展更加重要、更有意义。
其次,它能够使你知道自己更愿意学会么,更愿意干什么,干什么更易于调动自己的全部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兴趣和志向,都有不为功利所左右的情愿全身心投入其中的活动。如果说潜力的结构和倾向是事业成功的工具因素,那么这种带有情感色彩的兴趣、与抱负相联系的志向,就是事业成功的动力因素;没有后者的激发和推动,任何人都不可能达到事业的辉煌顶峰。认识自己还要着力发现自己的兴趣、志向或它们刚刚露头的幼芽,更明白一点说,就是发现自己更愿意学什么、干什么,干什么更易于投入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这种发现较之了解别人关于不同专业和职业都说了些什么,对于高考抉择和今后的发展更加重要也更有意义。
再次,它还能使你知道与高考相关的知识和学科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正确预估高考分数的档次或位次。这无疑是重要的,但许多考生和家长把高考中“认识自己”仅仅局限于这一点,而忽略了更加重要的其他方面则有失偏狭。
最后,它还能使你初步体会“认识自己”的过程及其对于自身成长的意义,初步学会认识自己。在处处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几乎时时面临着或大或小的抉择,而每次抉择都需要针对抉择的背景和对象来“认识自己”。人生抉择中的失误,有的源于暗于知“人”,但大都源于暗于知己;学会认识自己是人生抉择中最重要同时又是最困难的工作。在人生旅途中,认识自己是一种连续的积累过程。由于高考是考生具备自我抉择能力(即自己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走向作主)之后的首次重大人生抉择,高考抉择中的“自我认识”对于今后经常出现的人生抉择也具有重要意义:重视认识自己;提供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初步基础;学会认识自己。
2、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着重认识自己的哪些方面?
人生中的不同抉择,需要不同方面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分析,需要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你自己”。考生在填报志愿时的自我分析,其目的一是正确认识自己适合学什么、干什么,学习哪些方面的专业、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功;二是明确自己真正喜欢学什么、做什么,学习哪些方面专业、从事哪些方面工作更容易调动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以促进学业和事业的成功;三是预估高考分数的可能范围,以便着重从相应范围录取考生的高校和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志愿学校和专业。为此,就需要着重分析自己的能力倾向和特长、气质和性格、兴趣和志向、高考考核学科的水平和成绩范围。
对于高考学科的水平和可能的成绩范围,广大考生、家长和老师都格外关注,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般地说,“认识自己”实际上都是认识自己区别于他人的比较稳定的那些心理特点,它们的综合在心理学上统称为个性。个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是包括动机、兴趣、志向、信念等在内的个性倾向。前者比后者更加稳定,是研究一个人更适合学会什么、干什么不能不加以考虑的个性因素;后者比前者较易于变化,和情感一起构成了个人活动(学习、工作等等)的动力系统,是研究一个人更愿意学什么、干什么不能不着重加以考虑的个性因素。这里仅仅对高考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能力(和特长)、气质和性格、兴趣和志向做扼要、通俗的说明。
能力(倾向)。人们完成活动的顺利程度和效率高低,除了其他原因外,也与当事人个性的某些方面有关。那些影响人们完成活动顺利程度和效率高低的个性特征就叫能力。能力总是与某些活动相联系,直接影响活动的水平和效率,并通过具体活动表现出来而为人们所察觉。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一般能力是影响各种活动顺利完成的基本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智力。特殊能力是影响顺利完成某种特殊活动(如计算、辩论、设计、公关、财务等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这些特殊能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通过活动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高中毕业生参加专门活动的机会还不够多,所具有的特殊能力的发展一般都远不够充分,我们把这种尚具更大的发展可能性的特殊能力称为能力倾向。研究表明,对于人的未来发展和事业成就,能力倾向是较之具体知识更加重要的成功因素。分析和确认自己的能力倾向(尚待开发的特殊能力)是决定自身向何处发展(选报志愿就是带有这种性质的抉择)时“认识自己”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特长。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如同年级的学生)的群体中,总有某些人的特殊能力显露和较早、较快、较突出,我们把这些较早显露出来的特殊能力叫做特长。特长是更易于识别的能力倾向,就是说,它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只是它显露得比同?人更早,因而更显眼,更容易识别。
气质和性格。气质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脾气”、“性情”,主要表现为情绪体验中的强度、速度、反应的隐显、敏迟。性格则是在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稳定的特征。人们通常把气质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把性格按外显程度划分外倾型和内倾型,或按独立性程度划分为顺从型和独立型,或按哪种心理机能占优势而划分为理智型、意志型和情绪型。每种性格和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与不同专业或职业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譬如胆汁型气质、外倾性格的人,活泼、好动、开朗,较适于记者、营销等与人交际且环境经常变化的职业及与此相关的专业;而抑郁型气质、内倾性格的人,细心、谨慎、沉静,更适于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需要细心观察、环境相对稳定的职业及与此相关的专业。无疑,通过分析明了自己的性格、气质属于或接近于哪种类型,对于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专业和职业方向也是十分必要的。
兴趣和志向。大数学家、大哲学家罗素说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使“我之所爱为天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难都像他那样把对最感兴趣的事物的探求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但至少应使专业学习和职业工作成为自己所感兴趣、心甘情愿为之付出的活动。因为只有所从事的是你所感兴趣的活动,你才能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发展你的潜在能力;才能把专业和职业视作所追求的事业,全身心的投入,并且充满激情;才能在付出中感受到满足和愉悦,获得并非缘于功利的内在的幸福体验??而这恰恰是比知识多寡、才能大小、待遇高低更加重要的成功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人都有多方面的兴趣,这些兴趣又都是在活动中逐渐形成并显示的。我们的中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活动的范围狭窄、内容单调,兴趣的形成和展示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是在学科方面的兴趣,也常常因为灌输式的教学和乏味的应考训练而受到压抑。尽管如此,广大考生也都有自己的多样兴趣并不时地展露出来,在填报志愿时我们应当努力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兴趣范围,使报考志愿与自己的兴趣相合。人的兴趣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兴趣与志向相联系、相结合而形成的志趣,这是一种与理想、与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持久而又强烈的兴趣,它对于人的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学时期往往是人生中志趣产生的初始阶段,发现并着力培养自己的志趣,在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的条件下,按照初步形成的志趣选择高考的志愿,应当成为填报志愿所遵循的“首要原则”。
3、怎样正确认识自己?
如果说“认识你自己”是一种人生智慧,那么“怎样认识自己”就是一道人生难题。好在我们所面临的是考生为填报志愿而进行的自我分析,内容限于能力和特长、气质和性格、兴趣和志向,还可以找到一些具有一定可靠性的具体方法。一般地说,分析不同的心理特性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些方法的使用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训练。本文不可能详细介绍这些具体方法,感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有关心理测量方面的书籍。这里仅仅介绍几种自我分析的简便方法,并把这几个方面的心理特性的分析合在一起加以介绍。
往事分析法。自我分析的困难有二,一是它们大都是潜在的,无法直接观测;二是即便有些许显露,由于反观自身的困难,也不易敏锐的察觉。比如把记忆中能够再现或有记录可查的往事加以整理,把事中自己的表现及其结果作为外在的对象予以考察,就能一定程度地克服上述双重困难,从而对自己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如果据各门课程学习中的感受和表现(包括考试结果),分析自己的学科兴趣和特长;根据课程作业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分析自己的能力倾向;根据闲暇时间的所好和交往中的表现、感受及结果,分析自己的兴趣范围和个性倾向;根据自己意外刺激下情绪反应的方式和强度,分析自己的性格及气质类型,就可以大体描绘出自我的“心理形象”。
比较分析法。对以往的或现实的活动中你本人的行为方式和他人的行为方式及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或者假想出某一种典型活动,对你本人和所熟悉的他人的可能表现进行对比分析,来认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独特性,也是判断本人性格、气质和兴趣的可行方法。特别是在作为比较对象的他人的性格、气质类型和兴趣特点比较典型的情况下,这种比较分析更有参照价值。
亲友评判法。你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独特性,你因为对某些事物的特别兴趣而在某些场合下做出异乎常人的反应,你本人常常意识不到,却可能被你的亲人、同学、朋友敏锐的察觉。如果你能就自我分析的内容听取亲友的反映和意见,你自己再加以分析整理,可能得到比自我分析更客观、更可靠的结论。你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总是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观察、评价每名学生,并且具有指导填报志愿的长期经验,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据以进行自我分析,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评价信息。这是一种以他为镜子的“镜中反观法”。
心理测量法。鉴于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兴趣倾向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心理学家已经编制出多种对其进行测量的测验量表,只要你按照说明书或专家的意见去测评,就可以得到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测量结果。不过,任何心理测验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编制的,来自外域的测验量表如不根据本民族的文化进行修订,并通过大样本的测试获取可靠性和有效性资料,测验结果很难说明问题。所以,在你参加或使用某项测验时,一定要问清它的出处、适用的对象、在何种程度上能够说明哪些问题,而不可轻信或滥用测验。
在你运用上述方法进行自我分析,并据此选择志愿时,需要特别注意两点:心理倾向、类型、特点在划分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在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在测量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切不可把分析的结果绝对化;多数情况下,兴趣和能力倾向等因素是相互支持的,但也有相互矛盾的时候(指它们分别支持不同的志愿选择),这时,应该将各种因素(包括“自我”之外的因素)综合起来加以判断,并采取较为灵活的态度:如果你的兴趣尚停留在一般爱好阶段,而你的能力倾向和个性又比较明显,不妨改变你的兴趣,选择更适合你发展的专业,并根据需要培养新的专业和职业兴趣;如果你的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并不突出,又有几乎发展成为志趣程度的爱好,则可以主要依据志趣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并准备以更大的付出去抵偿个性与将来的职业活动不完全相合所带来的某些不足。
高考之前话志愿(二):志趣和倾向--学会认识自己
时间:2003-06-04 09:41:00
作者: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