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考试中的“平常心”?它对于考试发挥有什么意义?
任何竞争性的重大活动的参与者,临场时的心理状态都是大体相同的:兴奋,渴望,紧张,焦急,还有一点不安,但一进入活动之中就有了高下之分:有些人带着临场情绪进人赛场,在观众的喊声中,在或顺或逆的赛事刺激下,或者兴奋异常,或者焦躁不安,结果常常是反映迟钝,技术变形;有些人着力控制自己的临场情绪,全身心地投入竞争,一心只想战胜对手;有的人则以平常的心态投入竞赛,耳无杂声,心无杂念,甚至也没有“对手’,一心只想发挥自己的水平。
第一种人大概还没入流,此种心态在体育界尚无名称。第二、第三种心态在围棋界倒有说法:前者叫做“胜负心”,后者叫做“平常心”。与体力和技能密切相关的竞赛似乎特别强调“胜负心”,而以心智活动为主的围棋赛事则更强调“平常心”。不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无论何种比赛,过强的胜负心往往都没有精彩的对局。平常心,是竞争中的最佳心态,对于心智性竞争尤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平常心”呢?
平常心,首先是一种心理状态。其特点是: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不为赛事进程的顺逆而激动或焦躁,平平常常,平平静静,以自己的全力、专心投人眼下的活动。
平常心,也是一种智慧或策略。竞赛总想战胜对手,要战胜对手就要先战胜自己,而所谓战胜自己也就是不为环境所扰,不为杂念所困,不为顺道所动,忘掉对手,忘掉胜负,以平常的心态对待赛事。为了有所“为”而“不为”,这“不为”不就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吗?应该强调,对于像考试这样的心智性竞赛,这是一种最高的智慧和最高的策略。
平常心,更是一种境界。什么境界?范仲淹所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禅宗顿悟派创始人慧能所说的“佛性常清净,何处染尘埃”的境界,不必刻意控制而“心无杂念”、不必有意忘掉而“不计胜负”的境界。这是一种超脱物外、超越自我的境界。其实,人本来就是这样的,平平常常,平平静静;“平常心”而已。
“平常心”本身也有高下之分。我们还不能完全超脱,也不能一下子超越,却可以在“看透”高考对于人生发展意义的基础上,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心理,进入或回归到你平常做练习时的那种自然状态。这样,你就掌握了一种应考的最高策略,获得了一份人生智慧。这种策略和智慧对于高考中的临场发挥具有特别的意义。它能够使你勿需调整动机和期望的强度而自然减轻考试的心理压力,不必控制而自然调节紧张和焦虑程度的高低,不必排除而自然地免受外界变化和心中杂念的干扰,不必刻意而自然地集中精力于眼前问题的解答;一句话,它能使你像平时一样无压力、无干扰、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解题答卷。这也就是最有利于临场发挥的最佳应考状态。
2.怎样才能获得应考的“平常心”?
按说,“不寻常”最难求,“平常”最易得,因为我们都是平常人。但是,正因为我们是平常人,在高考这样的“不平常”的时刻,反倒很难保住平常心。因为平常心不是自我欺骗
式的硬把“不平常”说成“平常”所能求得的,只能在“看透”高考、深刻理解这一“不平常”事件对于人生发展的平常意义的过程中自然获得。
高考是重要的,这里从人生发展的角度说它“平常”有两重意思:一是说像高考这样的重要事件在人生旅途中还有许多次;二是说高考结果(上哪所大学和暂时能不能接受普通大学教育)对于人生的意义远没有像过去以及现在许多人认为得那样重要。如果真正搞明白高考对于人生的“平常”意义,也就不会自添压力,自寻烦恼,过分紧张和过度焦虑,获得一份平常心。
许多人会问,高考难道不是人生走向的“分水岭”吗?它对于人生发展真的就那么“平常”吗?它的确不是“分水岭”,确实很“平常”。
首先,我们说说人生的走向和成就大小究竟取决于什么。这是搞清其他问题的必要前提。从个人角度说(另外还有社会和环境的角度,这里就不去说它了),决定人生走向和成就大
小的有三大因素或三大系统:由需要、动机、志向、理想所构成的动力系统;由情感和意志所构成的控制系统;由知识、技能、能力等认知因素所构成的工具系统。现代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相对于已经开发或显示出来的部分,人在认知方面(即工具系统)的潜力几乎是无限的,就像爱因斯坦那样认知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的科学巨匠,其潜能也只不过发挥出十分之一左右;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不是潜在才能的大小,而是潜能结构和开发途径的不同,只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任何人都能成才。而教育实践和研究又表明,人的认知系统的发展水平,社会成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动机和志向所引发的动力大小与情感和意志的控制程度,而不在于这个人是否聪明。就是说,动机、志向等动力因素和情感、意志等控制因素是一个人能否成才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我们的学校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失误就在于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智能的开发上,岂知,决定智能开发效果以及人生走向和成就大小的更加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动力和控制系统。
其次,我们再说说考试(包括高考)对于人的区分有什么意义、许多考生和家长认为。考试特别是高考的成绩高低能够预示人的发展潜力和未来成就的大小,因而对于考试尤其是高考特别紧张,对于考试的区分结果特别敏感。这是对考试的一种误解。考试不是为考核人的动机、情感、意志品质等动力和控制因素而设计的,就是对于人的认知水平的考核也有相当的片面性。前面说过,人在潜能大小L的差别并不重要(因为它不可能开发殆尽),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潜能结构和开发途径的不同上,教育的任务就是找到并实施适合每个人特点的不同的开发方案,使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而现代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使用统一的教育开发方案施教于发展途径不同的学生,并把教育的失败通过考试归因于学生身上。从这种意义上说,考试的区分主要说明现行教育方案更适合于哪些学生而不大适于另外一些学生;它所区分的是教育的优劣而不是学生的优劣。只有不适于学生发展的差的教育,没有不能发展的差的学生。考试的成绩通知单决不是考生未来发展的判决书,大可不必因它而紧张而不安。本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爱因斯坦不也是首次高考的落榜生吗,今大有谁会说他的潜能和才智是“劣等”的?
再次,我们说说考上不同学校对于未来发展有多大影响。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考好考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录取学校的不同上。我国的本科和专科教育在知识的传授上属于世界一流,不同学校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也没有大大区别。对于考生的未来发展,考人学校的差别远没有大学学习期间的努力重要。可以这样说,考生在所填报的志愿学校中,哪所学校都不会“耽误”他的发展,都不会埋没人才。考生未来成就的差别不取决于就读于哪所大学,而取决于在校和工作期间的努力程度。
最后说说考上考不上大学对于人生走向和发展会有多大影响。考上大学无疑是件大好事,它标志着你马上就能接受到高等教育。但是,没有考取大学并不等于就此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广播电视等远距离高等教育和自学考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达到了高中毕业水平、有实力参加高考竞争的人,只要本人愿意,都不难通过这些途径而接受到现代的高等教育。就是说,考上考不上大学仅仅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形式或早晚不同而已。其实,即使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上述诸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都是正规的,其学历文凭大都得到世界多数国家的承认),在主要依靠实力和成绩竞争的现代社会中,只要立有远大的志向,并能够为此而不懈努力,同样可以创造光辉的人生和社会业绩。近几年统计的美国富豪排行榜的前四百人中,不是有三分之一没有接受高等教育吗?
高考是重要的,但决没有重要到“今生成败在此一举”的程度。我们有理由适当的看轻它,看淡它,留给自己一份平常心。
(于信凤 系全国教育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辽宁教育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