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招生考试之窗 朝阳招生考试之窗

请关注"辽宁省教育招生考试"

首页 普通高考 考生须知 正文

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题解析

时间:2003-05-06 16:11:00   作者:辽宁省招生考试办公室

辽宁省实验中学   杜志伟  宋会斌  隋欣  刘清范

    大综合下的文科高考能力测试,从综合的角度说,分为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从内容上说,又包括能力和知识两个方面。综合能力测试与以往的单科测试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毫无疑问,单科学习中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然是基础。按照上述理解,设计了下面几组文科习题及解析,大体按地理、历史、政治的顺序排列;每题都附有解析和答案,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 右图图1中①②③④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四地的纬度按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
   
解析:
    我们往往对一般的地球日照图(俯视图或平视图)较为熟悉,所以理解图1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应该进行图示的转换,将各地迁移到平视图(图2)上。
    题干中的条件“北半球夏半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0°?北纬23°26′之间(包括北回归线)。图1中唯一的一条直线是解题的突破口,着眼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北半球夏半年每一天太阳高度角整日不变(恒为h)符合这一条件的只有北极点,即图2中的②。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当地地理纬度-当天直射点纬度|)推理可以知道该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北纬h°。此时,发生极昼现象的最南界线为北纬(90-h)°,如图2中的③。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每天6点日出,18点日落,即图2中的④。而①地白昼的时间少于12个小时,处于南半球的中纬度,纬度一定低于③地。由上述推理计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便可以求得,纬度高低也就迎刃而解。
    答案:C
    读某四个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据此回答2??5题:

    2.四地区中复种指数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四地区中,冬春季节农业生产易受干旱、寒潮影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从气候条件考虑,四地区中农业产值构成最有可能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④地区所属国家可能是
    A.印度  B.巴西  C.中国  D.美国
    解析:
    该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图的分析,考查4个地点的气候类型。地点①一月份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说明只能是温带季风气候或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而对应的7月份降水量在全年中所占的比例较多,所以不可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此得出地点①是温带季风性气候。地点②全年气温在0摄氏度以上并且1月份是0摄氏度附近,1月、7月温差较小,说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点③全年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只能是热带气候,而7月份降水较多(600毫米左右),所以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地点④7月份降水少,但温度高,只能是地中海式气候。由此再推断各题。2题中提到的复种指数是由热量的多少决定的作物熟制;3题中提到的冬春季节能受到干旱、寒潮的影响,只能是温带季风气候区;4题中提到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在四个地点中只能是温带海洋气候(西欧地区乳畜业发达);5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美国有地中海式气候。
    一干多题是大综合试题中常出现的形式,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另外,各种统计的数据、图标则是以量说理的最佳工具,该题就是个较好的例子。对于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要能准确地理解图表中所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义,判读信息的数量或等级,并在此基础上,解释或分析说明相关地理事物的异同,地理原理和规律等,立意在于要考查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和能力,体现了学与用的有机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不要求准确记忆数字。
    答案:2 C  3 A  4 B  5 D
    中国和印度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美国和日本是两个人口最多的发达国家。试回答6??7题:
    6.中、印、日、美四国人口现状相比较
    A.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美国的人口密度最低  C.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最低  D.印度老龄人口比重最高
    7.下表资料表明,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一次能源消费(20世纪80年代平均值),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中国

日本

印度

美国

消费量(以美国为1)

2.3

0.47

1.3

1

年增长率(%)

-1.3

-3.1

+1.4

-2.2

    A.美国能源利用率最高  B.日本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C.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国  D.印度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均优于我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印度、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人口状况知识及利用图表中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对四国能源利用状况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第6题,四国中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明显控制,远远低于同期印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国中,日本城市集中,城市人口比重最高(达77%),而且日本老龄人口比重也最高。四国中美国面积仅次于中国,但人口尚不足中国的1/4,美国的人口密度低于日本、印度。而第7小题,从表中资料可以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平均值为2.3,均高于印度、美国、日本,这说明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于其他三个国家。
    答案:6 B  7 C
    8.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与南印度洋海区大洋洋流方向一致时:
    A.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洪灾  B.拉普拉塔河处于枯水期  C.松花江正值封冻期  D.天山冰雪融化,河流处在高水位
    解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仔细并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南印度洋海区洋流永远是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据此证明北印度洋洋流是逆时针流动的,说明北半球正值冬季,以此来判断下列各选项的正确与否。A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发洪灾,不可能是北半球冬季。B拉普拉塔河位于南半球阿根廷境内,北半球冬季即南半球夏季,河流则正处在汛期,而不是枯水期。D选项不可能,因为冬季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天山的冰雪难以融化,河流不可能处在高水位。而北半球冬季,有较长结冰期的松花江正处在封冻期。
    答案:C
    某地(36°N,113°E)一同学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9??11:
    9.这位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装在玻璃箱中的用意是
    A.防风  B.防沙尘  C.保温  D.防雨
    10.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调到最大时
    A.天山冰雪融化,河流处于高水位  B.松花江正值封冻期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D.意大利正值少雨期
    11.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最好的是
    A.海口  B.重庆  C.拉萨  D.吐鲁番
    解析:
    太阳短波辐射能穿透玻璃进入到箱内,而由热水器吸热后产生的长波辐射则受到玻璃的阻隔,使热量保存在箱内不易散失,起到保温作用,即温室大棚的原理。
    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调到最大时,就是当地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该地正值冬季。而四个选项中的天山冰雪融化是夏季气温最高时融化最多,河流水位最高;北半球冬季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意大利在地中海沿岸,冬季正是雨季。
    第11题太阳能热水器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大,效果是最好的。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包括太阳高度角和大气削弱状况等。而四个答案均为城市,即要从各地所处的纬度及大气状况等入手。海口、重庆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但阴雨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较强;吐鲁番和拉萨相比则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而拉萨海拔高,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
    答案:9 C  10  B   11  C

    非选择题
    12.“某城市12月13日20时气温实况图(图4)”,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当晚该市的风向特点应该是__________。产生这一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原因有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形成大量废热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小
    (3)治理此效应的理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4)考虑到城市的这一效应及产生的空气运动特点,为了减轻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__________的距离,把___________放在这一距离之外,以避免污染物回流和相互污染。
    解析:
    “热岛”效应是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要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因而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
    等温线的数值分布反映了城市上空出现了“热岛”效应,城市与郊区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将形成热力环流??城市风。在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上,一方面要尽力避免“热岛”现象的出现,理想的办法是增加绿地面积;另一方面,要考虑热力环流的距离,进行城市的合理规划,避免城市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
    答案:
    (1)热岛  郊区吹向城市中心  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热力环流
    (2)A
    (3)增加绿地面积
    (4)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13.读“以极地为中心投影的太阳光照图”(图5)
    (1)在图上用箭头示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在甲图上画出信风带和西风带的方向。
    (3)现代制冷工业向大气排放出的氯氟烃对甲、乙哪幅图的中心地区上空造成了臭氧层空洞?其后果如何?
    (4)99《财富》全球论坛会议9月27日在上海召开。9月26日晚19点50分在上海举行盛大宴会,来自美国华盛顿的某一大集团公司董事长在当地时间9月25日8点乘飞机飞行了13个小时后到达上海,能否及时参加此宴会?说明理由。
  
  解析:
    这是以极点为中心投影的光照图(南北两个半球),纬线呈同心圆,经线呈放射状。已知东西经90度和180度经线,就可以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由此推理两图分别是哪个极点投影的地图。
    风带箭头依据由高压吹向低压的原则,北半球向右偏,故画出信风带呈顺时针方向,西风带为逆时针方向的气流运动。
    第3题考查了第二单元大气污染物氯氟烃对大气层中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导致的全球变暖的后果,渗透了环保意识。
    第4题通过99《财富》全球论坛会议表象,实质是考查了地方时的计算。其步骤是:计算相应时:知西求东加时差;计算到达时:由相应时加运行时,此题条件当地时间是9月25日上午8点,此时必须知道当地所在时区(基本常识:西五区),计算时(区)差:(西五区+东八区=十三个时区),然后再计算相应时:9月25日8点+13个小时=9月25日21点,最后在此基础上加上运行时间:21点+13点=34点。(超过24小时必须减24然后日期进位),故为9月26日上午10点到达。
    本题意在考核我们对光照图的理解,掌握与此相关的地球自转和公转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头脑中要形成地理思维能力。
    答案:
    (1)甲图逆时针方向,乙图顺时针方向。 (2)略
(3)乙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4)能,因为到达上海时是9月26日上午10点
    14.阅读我国甲、乙两省示意图和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6
    材料一   甲省黄土高原区有个黄家河小流域。这时的人民遭受生态环境恶化和贫穷落后的无情冲击,光山秃岭,可是人们还要刨草根当柴烧,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为了粮食,他们拼命耕作,田越耕越多,粮越产越少,山越开越荒,人越来越穷。
    最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土地利用作出调整,逐步把一部分耕地退还为林地、牧地,坡地不种粮食种苜蓿,县政府从财政中拿出100多万元,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一亩苜蓿带动一头牛和五只羊的养殖,全县苜蓿种植发展到100万亩,以之养牛、养羊、养兔,县政府与上海某大型企业联合兴建一座苜蓿深加工厂,提炼国际市场紧俏的乳酸胶。
    材料二  乙省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有个离该省人民政府驻地很近的小清河流域,由于建筑业的发展,前些年当地农民利用石灰岩大建小型水泥厂,导致森林破坏、大气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年地方政府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关停大气污染超标的小型水泥厂,植树造林,发展旅游业,利用优越的气候资源发展花卉业,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
    (1)归纳比较流经甲省的黄河和流经乙省的金沙江最突出的特征:
    黄河______________;金沙江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材料一种植苜蓿对黄家河小流域的生态意义和材料二小清河流域发展花卉业的有利条件。
    (3)甲省政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还十分注意充分利用当地的历史、地理等自然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现聘任你为甲省旅游局的顾问,请你列出该省境内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
    解析:
    解答材料题要具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中心思想是甲地水土流失严重,后来得以改善。材料二中乙省区域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只有排除材料中的干扰信息,抓住中心思想,答题才有针对性。  
    根据材料一中的“水土流失”就不难得出河流含沙量大的结论,而在材料二中强调了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河流流经地区崎岖不平,水力资源丰富。针对材料一中的水土流失这一生态问题,种植苜蓿自然是解决该生态问题,保持水土。对于材料二中的小清河发展花卉的条件既要看到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要注意花卉业的特殊性。题目中的最后一问属于考查学生常识的开放性问题。
    答案:(1)含沙量大  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气候条件“四季如春”降水丰沛;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较低。
    (3)有秦始皇陵, 兵马俑,革命圣地延安,唐都长安旧址
(二)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蕴含着重要的历史启迪。回答15??16题。
    15.洋务运动之所以没有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15、16两题为去年河南、广东高考综合试卷试题。15题换个角度可以看成是问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难度不大。16题的②项有一定的迷惑作用,似是而非,但是,如果熟悉教材的话,应该知道没有这一史实。
    答案:15B   16D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加深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依据相关知识回答17?19题。
    17.外国商品在近代中国的倾销,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
    A.西方列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  B.中国的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C.外国商人收购农产品,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18.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加快,这种″分解″主要是指
    A.封建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进一步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B.小农经济被多种经济成分取代  C.资本主义经济向农村渗透  D.自然经济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19.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B.导致了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  C.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D.列强的资本输出迫使中国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
    解析:
    17题的A、B项是外国商品在近代中国的倾销的原因;C项与题干不符。18题主要干扰项是B项,要注意封建经济的分解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两个概念。19题A、D违背史实;B、C比较,B项合适。
    答案:17D  18A  19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据此回答20??22题:
    2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下列哪一处企业分布最多最集中,既有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又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A.天津  B.安庆  C.上海  D.广州
    21.20世纪30年代中期,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其原因不包括
    A.劳资矛盾日益尖锐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C.官僚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的阻碍
    2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统治阶级  B.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解析:
    20题的A、C项都符合“既有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又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条件;但是C项更符合题干中的“最多最集中”一条。21题,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萎缩是帝官封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即B、C、D项,而不是无产阶级斗争的结果,即A项。22题干扰项主要是D项,但是,仔细想一想,D项讲反了。
    答案:20C  21A  22B
    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把马克思主义普通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善于理论创新,与时俱进。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列决策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是
    ①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方针  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2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明
    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解析:
    23题,正确的、科学的决策,就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24题的A、C项是错项。
    答案:23A  24B
    在中共革命道路的确立上及国共合作问题上,中共二大及三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回答25?26题。 
    25.“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并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成为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这个宣言是哪次会议通过的?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26.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发生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则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A. 反对国共合作  B. 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并
    C.主张国民革命由国民党领导  D.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解析:
    25题是考记忆能力。26题不难找出两种观点的共同点。
    答案:25B  26D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回答27??30 题。
    27.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几次大战役相继失败,主要是因为
    A.中国军队武器装备不如日本军队  B.国共两党军队没有配合作战  C.国民政府的战略指导思想错误
D.国民党军队多数将领贪生怕死
    28.抗日战争开始后,有人分析中国共产党军队的作战方针时说:“今日红军(已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好戏中一定能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这段话的含义是
    A.贬低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
    B.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作用持悲观态度    C.指明了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
    D.在大反攻阶段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作战行动
    29.抗日战争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B.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C.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失败
    30.下面史实,反映了在一定条件下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的是
    ①红军改称国民革命军  ②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27题问原因,要从自身找。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初期抗战失利。28题反复读题,应该看出这是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的肯定。29题,要明确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蒋介石集团政治态度两面性是什么:既消极抗日,又不彻底投降;既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这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有较大迷惑性的是C项。但是要注意,国民党不代表资产阶级,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30题的③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斗争,不符合题意。
    答案:27C  28C  29B   30C
    我国社会主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回答31??34
    31.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的最严重不良后果是
    A.挫伤了知识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B.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
C.破坏了国家正常的民主生活  D.损害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32.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34.“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其“左”倾是指
    A.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判断错误  B.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处理方式不当  C.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毛泽东个人专断的领导作风
    解析:
    31题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最终发展成“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范围的内乱。32题的关键是弄懂人民公社运动是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的成功与否,就是看是否符合当时的生产力水平。33题要考虑“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提出的背景: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政府已经开始调整。34题的B项是干扰项。“文化大革命”不是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处理方式不当,而是把主要矛盾是什么都弄错了。
    答案:31B  32B  33D  34A
    渤海及环渤海省份靠近中国的政治中心,在近代历史上是列强侵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回答35??36题。
    35.近代史上外国的军事力量第一次进入渤海是在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洋务运动期间  D.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36.这一地区完全解放是在
    A.济南战役以后  B.辽沈战役以后  C.平津战役以后  D.淮海战役以后
    解析:
    35题要求对史实掌握准确。在鸦片战争中,英国军舰曾侵入天津白河口。36题要联系地理知识,读懂地图。
    答案:35A  36C
    非选择题
    37.1910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革命派在___________省___________市,发动了起义,辛亥革命发生之后,成立了___________。
    38. ___________年3月18日,___________执政府在天安门前镇压请愿的学生、工人和市民,史称“三一八”惨案。
    39.毛泽东认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者结合起来。
    40.在“一化三改造”进行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辽宁省有两处重点的项目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两个城市在我国的工业地带中处于___________(填一工业基地地带名)。
    解析:
    历史填空题在退出高考多年后,在去年河南广东综合试卷上又出现了。预计今年综合试卷中很可能再出现。对历史科而言,主要是测试“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的能力。简单地说,填空题主要测试记忆能力。要答好这一题型,要养成严谨的答题作风,字迹工整,不能有错字、别字;内容准确无误。
    答案:37.湖北  武昌  湖北军政府  38.1926  段祺瑞  39.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根据地建设  40.鞍山钢铁公司  沈阳第一机床厂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41.北京是我国首都,历史名城,回答
    (1)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北京曾多次发生过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其中有1898年的_____________运动、1919年的_____________运动、____________年的一二九运动和1976年的_____________运动。
    (2)北京在解放战争时期称为北平。北平当时能和平解放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
    (1)题的第一个空不能填“维新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从1895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可以填“百日维新”。(2)题的原因要想得全面,尤其第三点容易忽略。
    参考答案:(1)戊戌变法  五四  1935  四五 
(2)答:解放军将北平等敌据点分割包围,给敌人强大的军事压力;共产党的努力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顺应历史潮流,接受和平改编。
    42.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货币。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至1300文、1400文、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试分析其原因及社会影响。
    解析:
    本题为去年河南、广东高考综合试卷试题。是测试考生理解、分析和阐述白银外流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影响的能力。可以说,答案都在书中,只是分散在不同章节而已。多数考生都能答出一部分答案,但是得高分不容易,主要原因不是跑题,而是答案要点想得不周全。这是大综合试卷的唯一一道历史问答题高考样题,值得好好借鉴和体会。
    答案:原因:鸦片的输入;战后战争赔款。社会影响: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43.1959??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这种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克服了困难?
    解析:
    本题重心在第二个问,让列举措施,答题时注意语言简练、要点全面。这是相对简单的一道练习题。
    答案:最主要原因:“左”倾错误的发展。措施:调整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的经验教训;党中央领导人带头做自我批评;会议前后为“反右倾”运动中被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
    4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引自l977.2.7两报一刊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
    材料二  “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通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
                    ??引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引自邓小平致中央的一封信
    材料四  “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弄清是非。
            ??引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请回答:
    (1)“两个凡是”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
    (3)材料四中的“精神枷锁”和“禁区”分别是指什么?
    解析:
    解答本题,首要是弄清材料的时代背景。其中,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处于“文化大革命”结束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这一特定时期。材料二处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的1956年。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就可以组织答案了。
    参考答案:(1)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实质仍在坚持“文革”“左”的错误。(2)一致,学习革命领袖的理论思想,应注重精神实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运用。(3)“精神枷锁”指搞现代迷信,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禁区”是不许纠正文革及以前“左”的错误,平反冤假错案。
(三)
    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00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为6207.9亿美元,首次突破6000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全年实现贸易顺差303.5亿美元。但我国依然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出口结构中,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还不高。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例是44%,日本是39%,世界十大出口国平均40%左右,而我国只有15%左右。据此回答45?47题
    45.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这是因为
    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②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对外开放  ④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发展对外经济是市场经济开放性与竞争性的要求,所以应选A。而③④则是市场经济的弱点和缺陷。所以要求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不符合题意。
    46.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世界是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
    对外贸易关系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①应选;材料中表明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体现了全面的观点,②应选;针对对外贸易中不同国家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比例数字不同,体现了③;我国是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的原因分析体现了④。所以本题应选B。
    47.上述材料体现的政治常识的有关知识有
    A.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因此对外贸易额越大,国家实力越强
    B.是党和国家充分行使国家职能的结果
    C.“科技兴贸”就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解析:
    A项的整体表述片面,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片面,没有看到影响综合国力其他因素。所以不选。B容易误选,对外贸易是国家的对外职能,即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所以材料中体现了国家职能,但同学很容易忽视,国家职能只能由国家机构行使,而党组织是不能行使国家职能的,B也不选;C片面夸大了科技兴贸的作用,不选;D项符合题意。
    浙江省统计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统计执法大检查,仅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就有555起之多,并有典型案件被曝光。如某镇产值只有2亿元,上报的时候却成了7亿元,虚报250%。关于统计过程中的数字造假,有人认为这是“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所造成的;有人认为这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是对上级负责的体现”。对此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阅读上述材料,回答48?50题:
    4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数字造假的错误在于
    ①违反了市场经济的法制性  ②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开放性  ③违反了诚实信用的基本精神  ④违反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此题涉及经济常识内容,要用市场经济特征和市场交易原则回答②④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所以是异肢。数字造假违背市场经济的法制性,受行政处罚可以说明这一点;造假也违背了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所以①③符合题意。答案为B
    49.材料中 “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从唯物论角度看,其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
    C.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D.看不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
    此题要求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进行回答。题干中数字造假主要是没有一切从实际出发,犯了唯心主义错误,故答案为A。材料中B属于形而上学,不符合题意;C属于认识论;D属于辩证法。A属于唯物论且符合题意。
    50.浙江省出台的《浙江省统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决定》反映的政治常识道理有
    ①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依据是党的方针、政策  ③国家具有社会管理职能  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维护党的形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②是错肢,因为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依据是法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经过法定程序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此题要结合依法治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以及党建和国家职能进行回答,故答案是D。
    51.温州市在交通流量高峰期时拥挤现象十分严重,但市政府并没有盲目修建、扩建公路,而是在进行充分调查并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为此节省了20亿元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以上材料表明温州市政府
    ①行使组织、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国家职能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进行修建、扩建公路,通过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节省20亿元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体现了温州市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温州市虽然富足,但在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上仍开动脑筋,这体现了温州市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在进行充分调查和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决定,又体现了温州市政府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中没有提到依法治国,所以选A。
    52. 2002年8月3日,陈水扁首次正式、公开和明确地将海峡两岸说成是“一边一国”,要加强所谓“公民投票立法”,以备“有需要的时候”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对此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反对“台独”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立场,这没有说明
    A.“一国”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B.党和国家的“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在台湾问题上行不通
    C.若在台湾岛内搞“公民投票”决定其前途将是错的、无效的
    D.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的实质就是搞分裂、搞台独。
    解析:
    此题要抓住关键性语句“没有说明”四个字。A项说法正确,因为“一国”是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B项说法错误,因为一国两制方针正确解决了港澳问题,实践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解决台湾问题,必须奉行这一方针,所以应选。C项说法正确。搞“公决”违背包括2300万台湾人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意愿,决定台独前途是错误的、无效的。D项说法正确,暴露了陈水扁分裂本质。
    党的十六大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并把它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据此回答53?55题
    5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讲话中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统一体现了
    A.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B.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C.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  D.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解析:
    A项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B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C项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就可选出B项,既表明要发展生产力,又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从哲学的角度看,讲话中关于“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统一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B.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解析:
    生产力是物质的体现,文化方向是意识的体现。生产力和文化的统一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统一,所以选A。
    55. 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化作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巨大力量。这一论断所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A.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D.认识是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解析:
    本题要求回答的是哲学原理,所以答案应选C。许多同学可能会选A,因为“三个代表”与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有密切的关系,但忽视了A项是属于方法论,而非原理。B项也属于方法论。D项是原理,但与题干无关。一般说来,哲学道理包括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所以在做题时一定要审题。
    56.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作为行动的指南,是因为
    A.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力量的忠实代表  C.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决定因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所以答案应选D。党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是为了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所以答案不应选A,应为它不是原因。B、C也不能表明原因,所以不选。
    2002年9月22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友好交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总结中日交往的历史,展望中日友好的前景,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据此回答57?60题
    57.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历史,修改教科书,引起了曾被日本长期侵略过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强烈反对。这表明
    A.国家性质决定外交政策  B.国家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C.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  D.国家有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解析:
    此题显然是国家关系问题。“引起了曾被日本长期侵略过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强烈反对”一句话说明日本与东亚、东南亚国家之间产生了矛盾、分歧,这是由国家利益的相悖引起的,与国家力量无关,所以,答案为B。
    58.江泽民主席提出,中日关系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都是平坦的  B.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理想就会变成现实  C.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的变化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
    解析:
    A、B两项表述是错误。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仅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一定能实现理想。D项与题干无关。中日两国历史上曾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但我们更应面向未来,体现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所以答案为C。
    59.战后,日本基于战争的教训,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仅使日本自身获得巨大发展,也为中日重建和发展友好关系提供了条件。这表明
    A.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  B.错误的意识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C.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解析:
    C项是错肢,因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D是异肢,“通过巨大发展,重建和发展友好关系”可以看出。此题强调事物向好的方向变化,所以A项正确。
    60.江泽民说,中国政府和人民真诚希望同日本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这是因为
    A.加强同周边国家之间的睦邻友好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B.中日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C.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基本点的认识。A项是错肢,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D项是错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才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C项与题干不符合。所以答案应选B。
    2002年12月3日,经过国际展览局第132次大会投票表决,中国在于俄罗斯、墨西哥、波兰和韩国的公平、友好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的获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据此回答61?64题
    61.根据国际组织的分类标准,国际展览局应属于
    ①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②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③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④专业性的国际组织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
    考查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国际组织按主体构成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可分为政治性和专业性国际组织,按活动的区域范围可分为世界性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故本题应选①②④,即B项正确。
    62.从1999年12月宣布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来的3年间,中国政府就举办世博会向国际展览局作出郑重承诺,对申办工作给予充分的支持。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满腔热情地支持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主要表明
    A.国家在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  B.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C.国家在履行发展国际的交流和合作的职能  D.国家在履行搞好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解析:
    中国政府支持上海申办并获得世博会的举办权,主要体现了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交往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因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国家的对外职能,只能选C项。
    63.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④办事情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中国成功的获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权,是与中国政府的支持、全国各地人民的努力以及国际展览局的肯定分不开的。其中中国综合国力提高、全国各地支持以及上海市的努力是内因,国际展览局的信任与支持是外因,所以②③正确,应选D。而①④与题干不符。
    64.中国取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综合国力显着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B.国际展览局的肯定与信任  C.中国政府国际声望提高  D.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
    解析:
    中国申办成功的原因是很多的,而从根本上说,只能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显着增强,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故A项正确,B、C、D虽然也都是申办成功的原因?但都不是根本原因。
    材料分析说明题
    65.农村税费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作出的重大决策。根据中央提出的“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方针,在前两年试点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2002年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进行试点地区的农业人口约6.2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3/4以上。
    (1)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经济意义是什么?
    (2)农村税费改革体现了那些政治学道理?
    (3)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解析:
    农村税费改革是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乡镇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改进作风,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改善干群关系。它的经济学意义可从分配关系、农民的负担等方面;体现的哲学道理可以从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等等方面说明;政治学道理可从国家职能、党的宗旨等方面回答。
    参考答案:
    (1)农村税费改革是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必将极大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有效途径。
    (2)①体现了国家的职能。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
    ②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心,是党的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具体体现。
    (3)①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农村的税费改革对加强农业基础、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联系的观点。
    ②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展开,正体现了有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66.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哪些哲学和政治学的道理?
解析:
    此题以十六大报告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解。哲学观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分析、总结。政治学角度解答时要抓住“三个代表”与党的关系,从党的建设、领导方式、党的性质等角度说明。
    参考答案:
    哲学角度: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世纪新阶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说明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政治学角度:
    ①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国情,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体现了党的政治领导。
    ②“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核心就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总之,综合能力测试多以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要求更加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反映现实。试题要求学生的,主要不是对事物发展的某一要素或某一局部或某一阶段进行描述,而是注重对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的分析理解。高考中综合能力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常以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呈现出来,所强调的能力,主要是学科能力,即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备考中,首先要在单科基础知识上下工夫,熟练理解学科的主干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学科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加强对时政、社会热点的理解。这样高考才会有备无患。祝同学们高考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