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沈阳市,是辽宁省惟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中西医结合临床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经过45年的建设,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中医药教育为主,人才培养具有显着特色,中医药、经、管、工、文5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院校,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本科教育为主体,国际合作办学、留学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补充的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大学教育框架、体系,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良好的办学效益,是辽宁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中药研发、科学研究、中医治疗、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综合性基地。学校是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单位,是教育部确定的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的院校和首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是科技部确定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暨“863计划”重大项目——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与平台研究的建设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中医药文献检索查新分中心、国家中医药人员外语培训四大中心之一、辽宁省中药新药研制开发中心。
学校设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药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护理学院、杏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设置10个本科专业,涉及中医药和经、管、工、文5个门类;拥有1个中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生药学),17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生药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肛肠学),3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生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三级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二级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院,6个研究所,1个图书馆、1个医史教育博物馆、1个中药标本馆。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189人,教授142名,副教授259名。学校有国家级名医12人,省级名医23人,省部级科技拔尖人才1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1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在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学校教师有8人入围百名科学家,32人入围千名科学家。2003年,有9名主任医师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重点培养对象,入选人数之多居全国中医药院校首位。学校连续培养三批跨世纪优秀中青年骨干91人,已毕业和正在读的博士后和博士人员有112人。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设备总值3976.9万元;拥有1000M主干、100M到桌面的校园网络系统;图书馆藏书70万册,电子图书2.3万册;学校拥有3所集教学、医疗、科研于一体的直属附属医院,总建筑面积107226平方米,1800张床位,医疗设备总值9614.2万元。其中2所为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全国十佳中医院”、“全国百佳医院”,是全国小儿肺炎研究中心、全国中医急症中心、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各项建设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第二附属医院具有较强的中医药研究能力,是国家七大中医药科研基地之一。附属肛肠医院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肛肠专业重点学科和肛肠病重点专科医院,专科专病建设取得显着的成绩;拥有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三级甲等中医院;拥有22所教学医院,其中18所为市、地卫生局所属单位,均是国家级专科医院;拥有12家实习药厂。
学校科研力量雄厚,2000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技项目366项,共获得4812万元科研课题经费。其中,科技部的科技攻关、新药基金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项,省部级项目158项;共获得科技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部局级科技进步奖4项,省市级科技奖励90项;鉴定科技成果120项,并有6项科技成果进行了转化;全校出版着作168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100篇。
学校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医院或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与日本的庆应大学,韩国的庆熙大学、大田大学、东新大学,美国的西南密苏西里州大学等结成友好院校,并在日本建立了两所分校;学校在意大利建立了长期医疗合作点,在澳大利亚与维多利亚大学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在美国与南加州中医学院联合办学。
近几年,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等不断发展,校风、学风焕然一新,教学水平和人才质量培养在全国中医院校中名列前茅,并连续四次获得国家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奖。四十多年来,辽宁中医学院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并走向海外,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的骨干,并涌现出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今后,辽宁中医学院将进一步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增强综合实力,把学校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药大学。
热忱希望爱好中医药的各界人士来辽宁中医学院参观、学习、访问、交流。
报考说明
1本校2005年硕士生招生规模为200人左右,实际名额按明年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执行。
2政治、外语、中医综合、西医综合考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外国语语种请根据专业要求任选英语、俄语、日语一种,中药综合包括中药化学、分析化学、中药药理学三门。
3.我校拟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三个专业内选拔部分优秀生源进行硕博连读培养,在第二学年后期参加博士入学考试,合格者从第三学年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4报考对象:适用于学士学位获得者(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学士学位)或相当于本科毕业的同等学力人员,欢迎跨专业报考人员。
5同等学力人员要求: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而未获学士学位者;或国家承认学历的医药类大专毕业后,在医药行业工作二年以上,经过学习及进修后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者(一般情况下,本科应基本修完或具备执业医师、药师资格);或应届成人本科毕业生。
6同等学力人员只能报考计划外研究生;同等学力人员报考临床学科(临床医学院)研究生的,须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
7临床学科(临床医学院)不接收非医科类毕业生跨专业报考。
8报考院所及代码必须填写;有研究方向的专业,研究方向和代码务必填写清楚;填写考试科目名称的同时必须填写科目代码;因漏填、错填有关项目而影响录取者,后果自负;业务课参考教材见附表。
9考生初试成绩合格后,复试时进行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测评,其中综合能力测评以口试为主,主要包括教学能力、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内容;同等学力人员复试时还须加试所报考专业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具体科目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考生任选其中两门,但不得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考试科目重复,并且在上交报考材料时另行注明;体格检查于复试时统一进行。
10专业目录中有关符号说明:※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省(区、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有不尽事宜请与辽宁中医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联系电话:02486237471、86811163
传 真:02486237962
学校网址:www.lnutcm.edu.cn
Email:csj@lnutcm.edu.cn lnzyyzb@tom.com
单位代码:10162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 邮政编码:110032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486237471、86811163 联 系 人:迟寿军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科目编号) |
备 注 |
001 基础医学院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 01中医基础理论 02内经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 01伤寒论 02金匮要略 03温病学 100504 ※方剂学中药小复方精选系统操作技术平台研究,药物配伍与毒效学研究 100601 ※中西医结合基础 01生理学 02医学心理学 03生物化学 04免疫学 05组织胚胎学 06病理学 002 临床医学院 100505 中医诊断学 100506 ※中医内科学 100507 ☆中医外科学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 100509 中医妇科学 100510 ☆中医儿科学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 01中医耳鼻喉科学02中医眼科学 100512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临床) 100602 ※▲中西医结合临床 01内科学02美容学 003 中药学院 100703 ※☆▲生药学 01中药分析 02中药化学 03中药鉴定 04药用植物学 100706 药理学 100800 ☆▲中药学 中药炮制 004 针灸推拿学院 100512 针灸推拿学 针灸推拿学(基础) 005 医史文献研究所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 01中国医学史——疾病史 02医古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研究、中医病证古代文献研究 03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文献数字化研究、中医思维研究 |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 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 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4生理学(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5医学微生物学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6组织胚胎学(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 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或412病理生理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1中药综合④418有机化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1中药综合或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3生物化学(基础)或414生理学(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11中药综合④418有机化学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或202统考俄语或203统考日语③307中医综合④411中医基础理论(基础) |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 514伤寒论或515金匮要略或516温病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17方剂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18生理学(专业)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19医学心理学或520生物化学(专业)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 521免疫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2组织胚胎学(专业)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3病理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4中医诊断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5中西医内科学Ⅰ(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6中西医外科学(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7中西医骨伤科学(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8中西医妇科学(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29中西医儿科学(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30中西医耳鼻喉科学或531中西医眼科学(中医部分含60%,西医部分含40%)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32针灸治疗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 533中西医内科学Ⅱ(中医部分含40%,西医部分含60%)或513中医美容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34中药分析或535中药化学(专业)或536中药鉴定学或537药用植物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38药理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39中药炮制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40经络学和腧穴学 复试时专业课考试科目:541中国医学史或542医古文或543中医各家学说 |
辽宁中医学院参考书目
10050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内科学 张伯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内经讲义 程士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伤寒论 李培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金匮要略讲义 李克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温病学 孟澍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中国医学史 甄志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医古文 张其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1世纪
中医各家学说 任应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100504方剂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方剂学 许济群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100505中医诊断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诊断学 朱文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版
100506中医内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内科学 张伯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内科学 陈灏珠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100507中医外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外科学 顾伯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外科学 裘法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版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伤科学 王和鸣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中医骨病学 蒋位庄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版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妇科学 马宝璋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版
妇产科学 乐 杰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儿科学 江育仁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为主
中医儿科学 苏树蓉 人民卫生出版社 21世纪补充
儿科学 王慕逖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耳鼻喉科学王德鉴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耳鼻咽喉科学 黄选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中医眼科学 廖品正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眼科学 毛文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版
100512针灸推拿学(004针灸推拿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经络学 李 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腧穴学 杨甲三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100512针灸推拿学(002临床医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针灸治疗学 王启才 中国医药出版社 新世纪一版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生物化学 王继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
生物化学 周爱儒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生理学·生物化学 王德山、李秋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生理学 施学筠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
生理学 姚 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杨黎青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组织学与胚胎学 蔡玉文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医学心理学 洪 伟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年
医学心理学 姜乾金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三版
病理学 黄玉芳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病理学 杨光华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中医基础理论 印会河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病理生理学 金惠铭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中医内科学 张伯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内科学 陈灏珠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中医美容学 吴景东 辽宁大学出版社
100703生药学:
中药化学 肖崇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分析化学 孙毓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中药药理学 侯家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WB]十五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 吉卯祉、彭 松 科学出版社 [DW]21世纪
中药制剂分析 梁生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中药鉴定学 康廷国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药用植物学 姚振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100706药理学:
中药化学 肖崇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分析化学 孙毓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中药药理学 侯家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生物化学 王继峰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
生物化学 周爱儒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生理学·生物化学 王德山、李秋莲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2001年
生理学 施学筠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
生理学 姚 泰 人民卫生出版社 五版
药理学 吕圭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十五规划教材
100800中药学:
中药化学 肖崇厚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五版
分析化学 孙毓庆 人民卫生出版社 四版
中药药理学 侯家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WB]十五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 吉卯祉、彭 松 科学出版社 [DW]21世纪
中药炮制学 叶定江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六版